close

2017年盡管全球飽受自然災害、地緣緊張等問題的侵擾,但歐洲多國大選均未飛出“黑天鵝”,全球主要經濟體呈現出同步適度加速增長態勢,經濟持續擴張,通脹總體溫和,各主要央行相繼加入緊縮陣營。

2017年接近尾聲,放眼全球外匯市場,歐元兌美元以12.82%的年度漲幅躍居榜首,且歐係貨幣整體錄得上漲,美係貨幣則哀嚎一片,美元兌丹麥克朗以11.17%的跌幅墊底。

下圖為2017年外匯市場漲跌排行一覽(數據截止2017年12月22日):
2017年外匯市場漲跌排行一覽

究其原因,貨幣政策分化預期令歐元扶搖直上。歐洲央行自4月起將月度購債規模從800億歐元縮減至600億歐元,走出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逐步退出當前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設定,此後於10月宣布從2018年1月起,將月度購債規模由當前的600億歐元縮減至300億歐元。

但美聯儲加息周期已步入後半程,雖然加息與縮減資產負債表雙管齊下,但核心通脹率遠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此外特朗普稅改立法進程一波三折,且市場質疑特朗普稅改方案能否大幅提振美國經濟。

政局表現方面,雖然歐洲多國民粹政黨有崛起跡象,但2017年荷蘭、法國、奧地利、德國等歐洲多國選舉並未飛出“黑天鵝”。

反觀美國,2016年底特朗普勝選時市場對特朗普帶動美國經濟崛起的呼聲四起,美元更是走出了一波振奮人心的“特朗普行情”,不過2017年一瀉千裏,因特朗普幾乎未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就連其最為看重的稅改法案的通過也是曆經曲折。

在英國央行加入加息陣營,且脫歐談判有序進入第二輪的情況下,今年英鎊表現也可圈可點,以8.31%的年度漲幅在主要貨幣中漲幅居前。

日元和瑞郎這兩大避險貨幣仍小幅上漲,盡管今年全球經濟表現強勁,但地緣局勢的動蕩仍令市場尋求安全資產的需求猶存。

商品貨幣方面,澳元、加元和紐元等高收益率貨幣均錄得上漲,全球經濟的複蘇提振大宗商品需求,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帶動商品貨幣隨之上漲,此外疲軟美元也功不可沒。

人民幣表現尚算穩定,今年至今美元兌人民幣下跌5.33%,因為經濟企穩、美元走弱及中間價引入“逆周期因子”的推動。最新的彭博匯總預測中值顯示,人民幣2018年兌美元將與目前匯率大體持平。

:本文由靜原創撰寫,由米末校對,作為2017年終專題的一篇文章,轉載請標明來源,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外匯新聞 的頭像
    外匯新聞

    外匯交易,外匯新聞

    外匯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