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訊——中國去年的外匯儲備出現1992年以來首次縮水,從而為持續二十多年的上升期畫上句號。這輪外儲的增長始於鄧小平同誌時期,並且在江澤民主席和胡錦濤主席任期內加速攀升。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周四(1月7日)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31日,中國外匯儲備在2015年減少了5127億美元,至3.33萬億美元。分析師指出,導致外儲減少的原因包括:8月份匯改人民幣貶值後中國人民銀行進場“維穩”,以及資本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逃所致。
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之前持續了超過20年時間,因年均10%的經濟增長率吸引外資大量湧入,並且出口商搶占海外市場份額催生了持續的貿易順差。然而隨著經濟放緩以及A股暴跌,決策者正奮力試圖穩定匯率。
Lombard Street Research常駐倫敦的經濟學家Freya Beamish表示,外匯儲備從累積到下滑的轉變是中國發展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意味著中國在美國國債市場上的角色將從買家向賣家轉換。但是中國依然是一個巨大的過剩儲蓄者,目前正在“拋售”這些儲蓄,外匯儲備減少正是其結果。
人民幣兌美元周四跌至五年低點,一度跌0.6%至6.5956元,因中國人民銀行設定的中間價意外疲軟,暗示其對本幣貶值的容忍程度提高。
隨著經濟增速跌至25年來最慢,對人民幣單向升值的長期預期已經讓位給了“貶值”。彭博調查預估中值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將在今年貶值至6.64。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中國經濟的教授Barry Naughton表示,在過去,儲蓄外流的主導力量是政府積累外匯儲備,現在,企業和民間也在建立自己的外部頭寸。
外匯儲備大幅下挫的這一年對於人民幣而言也具有裏程碑意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過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而使其與美元、日元、歐元和英鎊一起成為儲備貨幣。渣打銀行和安盛投資管理預計在人民幣10月份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籃子之後,將有至少1萬億美元全球儲備資產轉換為人民幣資產。
中國外匯儲備從1993年的212億美元增長了接近200倍,到2014年見頂於近4萬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1年4月曾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出了“合理”水平,並提及需要減少外儲的過度積累。在其講話的一個月前,中國外儲突破了3萬億美元。
總部在紐約專注於中國的經濟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 LLC合夥人Daniel Rosen表示,外匯儲備減少對於中國來說是明智的,這也是對資本賬戶開放和“不合邏輯的”過多囤積它國貨幣的必要反映,但目前圍繞中國金融政策的不確定性,將導致多數觀察者將這一轉折點解讀為“麻煩”的信號。
前IMF經濟學家SLJ Macro Partners LLP聯合創始人Stephen Jen表示,中國資本賬戶正在經曆一種轉變,其國內民間部門出於多元化的目的對外國資產有著巨大的需求。
Jen表示,這是中國官方儲備的一次真正結構性轉變,在過去15年,中國是世界上的主要產品出口國。但在未來幾年,中國可能成為世界上的主要資本輸出國。
文章来源于汇通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