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2016年6月23日舉行全民公投,最終決定退出歐盟,此決定引發了金融市場的一場大地震,餘震一直貫穿了2017年全年。而在一言不合就分手之後,英國和歐盟方面卻還需要處理更多的後繼事宜,2018年對於他們來說,也仍不是輕鬆的一年。
事實上,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1948年保守黨年會上曾說過:“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但從不屬於歐洲”。一語道破歐英關係的貌合神離。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2016年2月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當年6月舉行脫歐公投。最終 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支持脫歐,意味著“相戀”43年的英國與歐盟最終以分手告終。
脫歐的最大代價或許是倫敦逐步喪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倫敦設置總部的金融公司已紛紛就英國退出歐盟後如何繼續進入歐洲單一市場做出應急方案。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表態,要削減倫敦的工作崗位和部門,轉移到歐洲大陸。倫敦資本大遷移將引發怎樣的金融圈風暴?
一、英國脫歐簡單回顧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計票結果顯示,脫歐陣營以52%的得票率獲勝。英國在加入歐盟43年後選擇退出,成為第一個退出歐盟的獨立國家,這對已經在希臘債務危機和難民潮中飽受衝擊的歐盟來說是又一次嚴重打擊。
2016年6月24日公投結果揭曉後,英鎊大跌。此後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辭去首相一職,特蕾莎·梅接任英國首相。2016年10月2日,新首相特蕾莎·梅宣布於2017年3月底前觸發裏斯本條約第50條。
2017年3月13日,英國議會上議院通過脫歐法案,為政府啟動歐盟“裏斯本條約”第50條脫歐鋪平道路。3月16日,英國女王正式同意脫歐法案,並授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啟動脫歐談判的權力。
2017年6月20日,英國脫歐談判正式啟動。經過近6個月的博弈和妥協,2017年12月14日至15日歐盟峰會期間,歐盟與英國就前期三大議題——公民權利、財政義務和愛爾蘭邊境問題達成重要共識。歐盟27國同意脫歐談判進入第二階段,該階段雙方將先後就兩大內容進行協商:第一,2019年3月後的過渡期歐盟與英國雙方權利和義務的細節;第二,計劃於2018年3月啟動貿易和安防合作等談判。
2017年11月,英國確定了退出歐盟的曆史時刻: 2019年3月29日。這距離特雷莎梅發函歐盟啟動裏斯本條約第50條正好兩年。即使英國和歐盟未能達成協議,英國也會在這一天脫離歐盟。
二、倫敦資本大遷移的原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發出警告,英國“脫歐”可能破壞全球金融穩定。當前美國五大投行駐歐盟的雇員中,有89%位於倫敦,而這些銀行在歐盟地區資本市場活動的66%也位於倫敦,倫敦對這些金融機構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而英國“脫歐”後,倫敦的銀行跨國經營能力可能受到限製。
英國脫歐以後,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表態,要削減倫敦的工作崗位和部門,轉移到歐洲大陸。其原因如下:
首先,在2019年英國正式脫歐前,仍有冗長而複雜的脫歐談判需要進行。同時,英國經濟前景並不明朗也是市場擔憂的一大問題。英國脫歐公投後,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下調了英國的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到了AA,評級展望為“負面”。此外,標普還下調了英國多家大型銀行的評級展望。2017年9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也宣布,由於擔心英國脫歐帶來的負面影響,下調英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1降到Aa2。
其次,英國喪失“歐盟護照”地位。“歐盟護照”,指的是金融企業在歐盟各國自由經營,為歐盟境內任何地方的客戶,提供無縫隙、跨國境服務。英國脫歐以後,倫敦的金融機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辦理歐洲大陸的業務,還是個未知數。
再次,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金融活動稅費優惠,也要重新計算。金融業是特殊的服務業,提供的服務是融資,得到的收入是利息和費用。本來各國對於金融活動的利息和費用,也要收稅。在歐盟的框架下,歐盟各國對於英國的金融活動,進行稅費減免或者優惠。脫歐以後,這些優惠政策要重新計算了。
最後,金融行業是人員流動性最大的行業。原來倫敦和歐洲大陸的人員可以自由輪換。脫歐以後,倫敦和歐洲業務人員需要固化。
三、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和歐洲銀行管理局(EBA)已決定將總部遷出倫敦
英國脫歐的後果逐漸顯現出來。2017年11月20日,27個歐盟國家通過投票為兩家總部位於倫敦的監管機構選出了總部新去處: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將落戶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而作為歐洲銀行的監管機構,歐洲銀行管理局(EBA)決定將在2019年3月前把總部從英國倫敦遷往法國巴黎。
據悉,歐洲藥品管理局是世上最大的藥品監管機構之一,雇用來自歐洲各地的900名藥學專家、生物學家與醫師,共有19個城市參與到了“落戶地”的競爭當中。而員工數共159人的歐洲銀行管理局則面臨較少角逐者,共有8個城市希望它能搬到當地。這家銀行監管機構以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對歐盟金融部門定期進行壓力測試聞名。
這兩家兩機構總部皆位於倫敦舊港區(Docklands)商業區。但按照規則,這些歐盟機構總部不可設立在歐盟之外,必在2019年3月英國脫離歐盟時隨之遷離。
四、華爾街大銀行開始將部分業務遷出倫敦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逃離倫敦”成了國際投行必須考慮的決定。許多在英國的銀行計劃將業務從英國轉移。在倫敦設置總部的金融公司已經紛紛就英國退出歐盟後如何繼續進入歐洲單一市場做出應急方案。各大國際公司一邊增加原來在歐盟成員國辦事處或分公司的雇員數量,一邊裁減在倫敦的員工崗位。
英國“脫歐”後,若幹個歐盟城市摩拳擦掌,公開提出要打造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其中較有競爭力的5個城市分別為巴黎、法蘭克福、布魯塞爾、阿魯斯特丹和都柏林,而其他屈居二線的城市包括米蘭、哥本哈根、維也納、波恩等。
與歐洲其它主要城市相比,都柏林的英語優勢和地理上與倫敦的接近性,對銀行家們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2017年7月,巴克萊銀行(Barclays)宣布正在與愛爾蘭監管部門洽談擴張在都柏林辦公地的事宜。巴克萊銀行稱:“由於英歐雙方協議缺乏不確定性,我們試圖采取必須的步驟來確保進入我們客戶所在的市場。”巴克萊目前在都柏林雇傭員工約有100人,該銀行稱正在與當地監管部門洽談擴展在那裏的執照。
此前保險公司法通(Legal & General)和標準人壽(Standard Life)以及美國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都曾表示將選擇都柏林作為英國退歐後的遷徙目的地,以期在英國金融業喪失歐洲市場通行證的情況下仍可在歐盟地區順利運營。
英國啟動脫歐程序一個月後,摩根大通就花費 1.25 億歐元在都柏林買了一棟辦公樓。摩根大通買下的名為 Capital Dock 的大樓將容納1000名員工,而這還隻是摩根大通應對英國脫歐措施的一部分。按照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 的說法,從倫敦轉移到歐洲其它地方的摩根大通員工數量可能多達 4000 人。鑒於脫歐將給倫敦金融業帶來的衝擊,摩根大通選擇離開並不意外。
除了都柏林,德國的法蘭克福和法國巴黎也是熱門選地。日本的大和證券和野村證券以及知名銀行高盛和渣打都在計劃遷往法蘭克福,而匯豐則計劃遷移員工至巴黎。
2017年11月,高盛宣布英國退歐後的歐洲總部選址為兩個部分,一個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在法國巴黎。高盛首席執行官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表示,這兩個城市將在2019年3月英國正式退歐後成為高盛處理歐洲事務的中心。Blankfein說,英國退歐令銀行不得不將原本集中於倫敦的業務分散。
2017年12月,高盛稱,2018年將在波蘭招聘約250名員工。渣打銀行也表示,考慮在波蘭設立業務,招聘約500名員工。高盛發言人稱,到2018年年底時,波蘭業務的員工人數將從目前的525名大幅增至750-800名。渣打發言人稱,計劃在東歐擴張,設立新辦公室,招聘約500名員工,辦公室地點可能為波蘭的華沙、克拉科夫,捷克的布拉格,或者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即將簽署一份租約,在米蘭租下一新辦公室,在英國準備退出歐盟之際,這將大大增加高盛在意大利的業務。此前美國媒體報道稱,高盛計劃將近千名員工從倫敦遷移到法蘭克福的新歐洲總部。與早前瑞銀宣布的遷移計劃加起來,已經確定有至少3050個工作崗位流向法蘭克福。
不僅僅是國際企業,英國本土的金融機構也意識到形勢不妙,開始做“二手準備”。巴克萊銀行、皇家蘇格蘭銀行、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都在考慮在歐盟成員國設立自己的辦公室。
五、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下降或波及英鎊
到2019年,英國將正式退出歐盟單一市場,屆時數千份金融崗位將重新分配在歐盟境內。對於英國來說,脫歐的最大代價或許是倫敦逐步喪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而導致英鎊的國際地位下降。
實際上,英國脫歐後英鎊已經曆了幾波大跌。在脫歐公投、首相易位、英央行2016年8月降息等利空事件衝擊下,英鎊兌美元一度從脫歐前的1.50跌至1.28低點,最大跌幅達14.7%。2016年10月7日,受英國首相有意“硬脫歐”的表態影響,英鎊閃崩,盤中最低觸及1.1841,為1985年3月26日以來的最低,跌幅創下6月份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以來的最大,距脫歐前的1.50跌幅最大達20.7%。盡管2017年11月英國央行加息,英鎊兌美元至今尚未完全修複脫歐跌幅。
英國脫歐的副作用已開始顯現出來。2017年消費品價格飆升,商業信心下滑,經濟增長大幅放緩,房地產市場陷入停滯,且拜英鎊貶值所賜,英國按市場匯率計算的GDP被法國反超,已不在世界五大經濟體之列。雖然,英國經濟陷入頹勢,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究其根源就是2016年6月歐盟舉行的全民公投,導致了英鎊的急劇貶值。英鎊的急劇貶值很快轉化為進口貨物價格的提高。通貨膨脹率從2017年年初的1.8%漲到了11月份的3.1%。
如果英國最終還是走上硬脫歐之路,那麼英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怕是要面臨更多的挑戰,而英鎊要想翻身怕也是難上加難。
六、英國房價下跌
出於對英國有可能在2019年3月仍不能與歐盟達成“脫歐”後的貿易協議,多家跨國銀行近期透露可能把倫敦的職位逐步轉移至歐洲大陸其他金融中心。倫敦作為歐洲金融中心,銀行業是倫敦的經濟命脈。“脫歐”前景的不確定因素,令銀行家聚居的倫敦豪宅區首當其衝。根據英國地產中介網站Rightmove的數據,Kensington及Chelsea地區房價同比下跌9.4%。據Savills Plc編製的數據,倫敦豪宅價格已較2014年9月的高位下降15%。房價下跌之勢,更蔓延至倫敦其他地區。
英國房地產網站運營商Rightmove表示,2017年倫敦房價下跌了1.8%,預計2018年倫敦房價可能再下跌2%。僅在2017年12月,倫敦的房價就下跌了3.7%,而英國全國房價下跌了2.6%。Rightmove主管Miles Shipside表示,經濟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往往會對資本造成更大的壓力。Rightmove預計,2018年英國全國房價的增幅將進一步放緩至1%,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英國脫歐公投後,經濟低迷和居民消費受到了擠壓。最近的一份獨立報告顯示,幾乎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前景樂觀情緒。
英國商會(BCC)下調了對英國經濟未來三年展望預期,將2017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5%,2018年下調至1.1%,2019年下調至1.3%。與此同時,Visa公司表示,其記錄的英國消費者支出指數額在11月同比下降0.9%,已經連續下降了3個月。英國消費支出情況有可能成為2012年以來最弱的一年。Miles Shipside指出表示,緊張的買家負擔能力,更嚴格的貸款標準,以及上調第二套住房買家的印花稅,這一切都會對英國房價造成影響。英國央行已暗示,在2017年11月第一次加息後,利率可能在2018年進一步上調。作為高端市場整體放緩的一部分,倫敦房價的調整也將拖累英國平均房價水平。
歐洲新國際金融中心的選址給爭奪戰中的候選人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飛漲的房價。在巴黎、法蘭克福、布魯塞爾、阿魯斯特丹和都柏林這5座城市中,除了布魯塞爾的房價上漲溫和,巴黎、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都柏林的房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法蘭克福的房價漲幅最高,一度達到了17.2%。
雖然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金融機構的遷移,而主要是受今年歐盟良好經濟勢頭的帶動。不過,在2019年3月英國“脫歐”進程完成之前,將陸續會有金融機構遷出的消息,而這些消息也將成為這些城市未來房價上漲的重要驅動力。
七、英國將流失大量就業崗位和投資
受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委托,由英國劍橋計量經濟學會(Cambridge Econometrics)所作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未達成脫歐貿易協定的情況下脫歐,英國到2030年將流失近50萬個就業崗位,以及近500億英鎊(670億美元)的投資。這份報告於2018年1月11日公布。該報告顯示,到2030年,英國經濟產出相比英國留在歐盟下降3%左右。該報告同時指出,倫敦經濟產出可能下降2%。薩迪克·汗表示,英國可能會承受低增速和低就業的十年。
此外,英國脫歐也導致英國企業更難吸引投資,導致它們落後於歐洲的同行。英國最大上市獵頭公司Hays的財務總監Paul Venables表示,在即將到來的英國脫歐之前,英國企業繼續落後於他們的歐洲同行。“隨著英國準備明年退出歐盟,位於倫敦的公司正艱難地吸引投資。”
Paul Venables表示,2017年,歐洲大陸的投資項目同比增長17%,而位於英國的企業的投資同比大體持平。他表示,由於英國脫歐帶來的極大不確定性,來自全世界的公司更可能會推遲在英國的投資。
本文由美美原創撰寫,由美城校對,作為2017年終專題的一篇文章,轉載請標明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