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月16日訊——周一(1月16日),FX678援引外媒消息顯示,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於本周二(1月17日)宣布“脫歐”方案,並承諾與歐盟建立“強有力的新型夥伴關係”;這將是自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以來,特雷莎·梅首次明確“脫歐”計劃的具體細節。

梅姨或攤出底牌

FX678援引《泰晤士報》消息稱,特雷莎·梅或將於本周二的倫敦講話中攤出底牌,明確表示願意犧牲英國的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成員國的身份,以結束人口和移民自由流動;英國也進而將重獲與世界其他國家簽署商貿協定的能力,同時不再受歐洲法院的裁決製約。《泰晤士報》並未對消息來源作出過多闡述。

特雷莎·梅放手一搏“硬脱欧”?英镑或临更多腥风血雨

特雷莎·梅政府麾下的財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在接受德國報紙采訪時表示,如果最終不能達成英國“脫歐”協議,那麼英國願意放棄“主流經濟和社會思維”。哈蒙德表示仍然希望英國是主流,但是仍然要為“硬脫歐”的代價做好充分準備。

哈蒙德表示,“如果特雷莎·梅政府準備啟動“硬脫歐”,並且沒有歐盟單一市場的“準入權”,那麼英國經濟至少會在短期內遭受巨大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將可能被迫改變經濟模式,以及改變重新獲得競爭力的模式。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將會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特雷莎·梅放手一搏“硬脱欧”?英镑或临更多腥风血雨

《泰晤士報》援引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David Davis)表示,為避免“脫歐”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特雷莎·梅可能將在歐盟分裂和新型貿易關係中尋求一種新的過渡方式。戴維斯接受報紙采訪時表示,“我們不希望歐盟走向分裂,我們希望歐盟在政治和經濟上取得繁榮,我們需要說服盟友與英國建立強有力的新型夥伴關係以幫助歐盟實現團結合作。如有必要,我們將會考慮實施新舉措的正確時機。”

不破不立,破釜沉舟

而當前市場已經對這一未經證實的消息作出了不良反應,FX678援引彭博消息指出,特雷莎·梅實行“硬脫歐”的計劃風險可能將警示投資者、銀行家和公司高管,因為他們擔心特雷莎·梅可能將優先考慮社會性問題,而非經濟增長問題。英國政府工作人員承認“硬脫歐”言論很有可能引發導致“市場修正”,即英鎊進一步下跌,但唐寧街消息人士表示特雷莎·梅已經在放手一搏了。

當然,這可能是不準確的,因為英國富時100指數連續14天創曆史新高,而英鎊全線崩潰以及“硬脫歐”的不確定性令英國股市的表現讓人如此詫異。

特雷莎·梅放手一搏“硬脱欧”?英镑或临更多腥风血雨

也許,這一次將完全不同。

特雷莎·梅辦公室拒絕對此作出置評,而另一項聲明表示特雷莎·梅將在周二的講話中已下定決心啟動“脫歐”選項。特雷莎·梅表示,絕大多數選民認為英國將“脫歐”進行到底,當前整個英國各界民眾在此問題上的看法是相當團結一致的。

另外,因“脫歐”公投而在近幾個月被推至風口浪尖的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也將於周一晚上在倫敦發表演講,但他拒絕對於其將要發表的言論作出置評。

從許多方面來看,特雷莎·梅將積極推進《裏斯本條約》第50條的啟動,因為“留歐”將阻礙英國與其他非歐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諸如美國和中國。上周,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抵達美國紐約,首次與特朗普顧問團隊進行會晤,由此得知特朗普政府希望盡快與英國締結貿易協定。

然而,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內的歐洲領導人堅定地表示,除非承擔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在內的相關責任,否則他們將不允許英國政府采取保留歐盟單一市場成員國身份的“有序脫歐”策略,迫使其發生“脫歐”硬著陸,而這已然成為英國的壓力之一,因為2016年年初至6月,從歐盟流向英國的移民已高達18.9萬。因而特雷莎·梅一再聲稱6月的英國“脫歐”是選民竭力呼籲削減移民數量的破釜沉舟之舉。

FX678援引彭博消息表示,由於外匯交易員越發將完整“脫歐”計劃的公布視為拋售英鎊的引爆點,因此特雷莎·梅的周二的演講得到了市場的密切關注。特雷莎·梅在10月的保守黨會議發表講話後,英鎊暴跌逾6%,因為此前市場猜測並炒作特雷莎·梅將在此次會議上公布完整的“脫歐”計劃;而特雷莎·梅2017年首次接受電視采訪後,英鎊也一度暴跌。在周一(1月16日)亞市早盤,英鎊兌美元匯率創三個月新低,再度失守1.20心理關口。

特雷莎·梅關於“硬脫歐”計劃的演講最終將是否導致英鎊劇烈波動,以及英國富時100指數能否繼續創曆史新高仍然未知,但很有可能將導致英鎊又一輪新的暴跌的開始。也許,極端預測人士所設想的英鎊兌美元跌至平價前景,在激進“硬脫歐”的背景下,並非會僅僅隻是聳人聽聞的言論。

文章来源于汇通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外匯新聞 的頭像
    外匯新聞

    外匯交易,外匯新聞

    外匯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