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訊——極度活躍的央行對通脹預期“脫韁”發出警告,而給通脹預期解開韁繩的很可能恰恰就是他們自己。
受過去20個月的油價崩跌影響,從歐洲到日本,總體通脹率目前徘徊在零附近,甚至還在下滑。現在有分析師預計,歐元區2016年總體通脹率將低於零,而且也不再認為跌至負值隻是某個月的偶爾現象。
由於擔心低通脹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和企業行為,使他們推遲消費、等著將來商品降價,各央行在竭力引導通脹預期,希望使它回到2%左右的目標水平。
那麼,他們唯一的辦法似乎就是竭盡全力放鬆貨幣政策,讓所有人相信他們最終會成功實現通脹目標。
因此,歐洲央行以及日本、瑞士、瑞典和丹麥央行都將利率降至負值,並堅稱會在必要的情況下繼續降息。拿歐洲央行來說,外界廣泛預計該行下周將把目前負0.3%的存款利率再下調至少10個基點,至負0.4%。
但如果說決策者這麼做就是為了支撐未來通脹預期的話,可以說這個辦法並未奏效,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負利率實際上還會適得其反。
由於負利率削弱銀行獲利--進而損及他們的財務狀況和放貸意願--甚至還會鼓勵囤積實物現金以規避存款利息,金融市場至少已對負利率及其帶來的意外後果感到不安。
Pictet財富管理公司資產配置部門主管Christophe Donay指出,通往地獄之路,皆由諸多善意所舖成,日本央行及歐洲央行推行負利率的結果卻適得其反,打擊銀行獲利能力,進而重燃通縮隱憂。
這可能也造成更多的人為扭曲,增添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能見度,且令政策意外出招的疑慮升溫。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隨著利率及債券收益率進入負值,它們也開始壓低通脹預期指標,到頭來當局所推出的政策很可能隻是白忙一場。
部份問題在於各國央行如何解讀不精準的通脹預期數據,以及在名目收益率陷入負值的環境下,他們平常對政府債券市場的監控是否仍然充足。
所謂的損益平衡通脹率,透過比較名目債券與通膨保值債券(TIPS)收益率之差,以推斷市場對未來通脹的看法。
歐洲央行先前頗為青睞的這種計算方式,藉由“五年、五年遠期”損益平衡通脹率,推算2020年及2025年間的平均通脹率;但這卻引發外界對歐洲央行的信心危機,擔憂該行在未來10年無法促使通脹重返目標區位。
考驗歐洲央行
自歐洲央行12月進一步下調已經是負值的存款利率以來,該通脹指標已下降了約45個基點,本周曾一度降至1.36%。雖然上月油價反彈,而且有關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並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預期升溫,但該指標並沒有出現任何逆轉跡象。
Pioneer Investments的資深投資組合經理索赫爾(Semin Soher)稱,市場的確在考驗歐洲央行能否在未來某個階段推升通脹的能力,壓低歐元的困難,以及有關歐洲央行實施刺激的力度不夠大時間不夠早的看法或許是部分原因。
但全球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投資長梅瑟(Scott Mather)認為,在名義現金收益率已跌向零、或已跌至負值,且通脹的組成部分以及剩餘實際收益均被拉低的情況下,與通脹掛鉤的債市可能會遭到扭曲。
他並稱在實際收益率為負的情況下,市場或許願意相信將僅僅拉低實質部分,不會影響到通脹部分,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投資者願意出借資金的時間有多久也有其極限。在不斷壓低名義收益率的情況下,你也在壓低通脹預期的組成部分。
他表示,公債收益率內含所有的組成部分下滑,可能令過度機械式的央行招致通脹預期不斷下滑的結果。
梅瑟表示,如果實體經濟的參與者缺乏債市可以參考,那們他們的通脹預期很可能不會下滑,但他們不時會得到債市價格變化的提醒,因為央行本身就非常相信這一套。
不過對於這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部分分析師認為,在如此低通縮的環境中,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通脹預期可能單純因為通脹保值產品缺乏需求而受到打壓。因此,價格變化擺脫了月度通脹率的影響。
匯豐控股通脹交易的全球主管米爾芬德萊斯基(Dariush Mirfendereski)表示,過去五年,現行通脹率一直是通脹保值公債損益平衡的最佳預估指標。
他表示,這似乎有些奇怪,因為這算是往回看,不具有前瞻性,但這與市場心理息息相關,因為當已實現的通脹率偏高的時候,通脹產品需求也最為旺盛。這就是歐洲央行很可能直接視而不見、反而等著用政策來滲透至實質物價的原因之一。
文章来源于汇通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