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訊——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奧巴馬國情谘文對美國經濟態度樂觀提振,美元指數周三(1月13日)刷新一周高點99.33,美元指數短期風險偏上行,或上測99.63;日內公布的中國貿易帳好於預期,人民幣小幅走高,但2016年中國貿易仍舊面臨較大困難,政府新政策或引領突圍;庫存下降及中國需求提振原油反彈,但對於能否於未來一段時間內築底,各方觀點仍舊眾說紛紜,料油價短期內將在低位震蕩。
加息預期持續提振美元,短期看多或上測99.63阻力
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奧巴馬國情谘文對美國經濟態度樂觀提振,美元指數周三持續走高,刷新一周高點99.33,短期美元指數風險偏上行,或上測99.63阻力位;歐元兌美元刷新三個交易日低點1.0804,短期風險偏下行。
北京時間周三淩晨公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國情谘文指出,目前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強勁且最具有韌性的國家;2015年美國新增1400萬工作崗位且失業率減半;所有宣稱美國經濟下滑的言辭都是政治謊言。
目前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再度升溫,風險偏好回暖,提振美元指數走高;多數機構預期美聯儲今年將加息2-3次,最早可能於3月或6月加息。
本周路透社對初級交易商進行的調查顯示,18家作出回應的交易商中,13家預計美聯儲3月升息;這與12月升息後立即進行的調查結果類似,當時19家初級交易商中有13家認為美聯儲會在3月升息。
調查結果還顯示,華爾街大型銀行對2016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預估中值介於1%-1.25%之間(即加息2-3次,每次25個基點),與12月初時調查結果一致。
美聯儲卡普蘭周二指出,1月前可能沒有足夠多的數據來做出加息決定,到3月應該就有足夠多的信息來做出利率決定,2016年加息四次並非確鑿無疑,相信決策者將持開放態度;他同時表示,支持美聯儲12月的加息決定,預計美國通脹率將在2017年末達到2%。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周一表示,在美聯儲1月和3月會議之前,可能並沒有關於通脹更多的數據,以支持美聯儲加息決策;不過,美聯儲在年內會繼續加息,近期全球股市下挫不太可能會傷害美國經濟。
美元指數日線圖
日線圖上來看,美元指數目前仍處於上升通道之中,短線風險偏上行,或將上測1月5日高點99.63,若成功突破該處阻力,或將繼續上測100.0關口以及12月2日高點100.51;下方支撐位於99.0關口以及1月11日低點98.06。
丹斯克銀行(Danske)指出,歐元兌美元較周一所及高點1.0970進一步回落至1.0820,若進一步下探1.0800並跌破該點位,將會跌向支撐位1.0771以及重測低點1.0711;目前的阻力位在1.0900/10區域,需攻克方能為重返1.0940以及1.0970阻力位掃清道路。
貿易帳超預期人民幣小幅走高,貿易前路崎嶇政策或引領突圍
周三公布的中國貿易帳好於預期,人民幣小幅走高,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創逾兩周新低6.5588;但2016年中國貿易仍舊面臨較大困難,下行風險仍大,政府即將推出的最新提振政策或能引領中國貿易突出重圍。
日內公布的中國2015年12月以美元計算貿易帳順差好於預期,實際順差600.9億美元,預期順差530億美元,前值順差541億美元;中國12月份以人民幣計價進口同比下降4%,中國2015年12月以人民幣計算的出口同比增長2.3%,超過11月的-3.7%和市場預料的-4.1%;但中國海關總署稱,中國貿易發展依舊面臨困難;12月份出口上漲是暫時的,不代表一種趨勢。
周三美元兌在岸人民幣收盤與上日持平,中間價亦續持穩引導市場預期,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小幅下行,創逾兩周新低6.5588。交易員稱,市場恐慌情緒有所緩解,日內成交繼續萎縮,但目前客戶仍以購匯為主,要扭轉貶值預期仍需時日,短期匯率走勢更多看監管層的態度。
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日線圖
雖然日內公布的貿易帳好於預期,但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額再度雙雙錄得下降,貿易順差的增加主要是由於進口額下降造成的,2016年中國貿易前景仍然嚴峻,下行壓力仍大;目前政府正在規劃新的措施以刺激貿易。
進口的持續下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大宗商品進口額減少;二是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傳統進口商品需求由強轉弱;三是加工貿易出口生產持續低迷,原材料零部件進口不斷減少。
關於出口低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解讀稱,出口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外需低迷,2016世界經濟低增速、外需低迷的情況不會有明顯改善,我國對外貿易依然面臨很多困難。
目前相關部委已經展開行業調研並詳細梳理、遴選今年的外貿新增長點,摸底結果顯示,成套設備、手機通訊、軌道交通、LED照明等行業有望促使今年外貿迎來正增長。
相關人士也坦言,對於上述新增長點的行業以及擁有自主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和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政策會有所側重,但是現在政策的支持也很難真正割裂開來,因為企業分化程度也在加大,同一行業內不同企業對政策的訴求也會有不同。
總體來說,上述人士表示,將來的政策重心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進行簡單的減稅讓利,更多是要采取符合WTO規則的方式,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比如說清理進出口環節收費、加大誠信體係建設、規範出口秩序等。
庫存下降及中國需求提振原油反彈,能否築底仍眾說紛紜
隔夜公布的美國API原油庫存下降390萬桶,同時日內公布的中國2015年原油進口增長8.8%,受其提振油價震蕩反彈,一度刷新日高31.55美元/桶;但對於油價能否於未來一段時間內築底,各方觀點仍舊眾說紛紜,料油價短期內將在低位震蕩。
NYMEX原油小時圖
中國海關總署日內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原油進口增加8.8%;中國12月份成品油進口284萬噸;中國12月份原油進口為3319萬噸。
花旗銀行預計,2016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增長料為5.6%。
ICIS安迅思中國預計,2016年中國原油加工率增長3.4%至5.37億噸左右;預計中國第一季度原油進口量平均料為2600-2700萬噸。
中國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長,似乎讓此前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拖累全球原油需求的擔憂不攻自破,市場對全球原油需求低迷的擔憂有所緩解,受之提振油價反彈走高。
華僑銀行經濟學家Barnabas Gan認為,油市或於2016年重新獲得平衡;供求問題仍是未知因素;油市或於2016年重新恢複平衡,因目前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或促使石油生產國開始調整產量,而且經濟複蘇或也對石油需求有提振作用;然而最大的未知因素仍是原油的供求狀況,此外中東地區仍保持較大的石油產量,加之美國解除石油出口禁令為2016年的石油供應帶來更大不確定性。
花旗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Szpakowski認為,中國原油進口強勁為油價提供支撐;他指出,周三數據顯示,中國12月原油進口環比大增20%,這無疑為近期逼近30美元/桶的油價提供了支持;進口高出往常很可能是因為全球油價下跌、國內煉廠毛利增加以及國內原油需求上升;前兩個因素料將在2016年初期持續,因此預計中國原油進口仍將保持強勁。
新債王Gundlach指出,美元近期已經觸頂,因此油價正在觸底;油價跌破40美元/桶正在引發政治性恐慌;預期油價可能回升至45美元/桶,但不足以挽救能源市場。
盡管油價成功守住了30關口,但是包括美銀美林和瑞士銀行在內的投行仍持看空立場;渣打銀行更是宣稱油價將跌至10美元/桶。
瑞銀日內宣布,將2016年-2018年布倫特油價預期從57.5美元/桶、70美元/桶和75美元/桶分別下修至42.5美元/桶、55美元/桶和70美元/桶;將2016年-2018年WTI油價預期從52.5美元/桶、65美元/桶和70美元/桶分別下修至40美元/桶、52美元/桶和67美元/桶。
花旗集團(Citi)董事總經理兼大宗商品研究全球負責人Ed Morse則警告稱,布倫特油面臨一周急跌16%的風險;他還指出,油價跌勢尚未結束,石油行業出現整合才是市場見底的跡象,預計將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出現。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 Plc)大宗商品研究部門主管Paul Horsnell在本周最新報告中指出,油價與基本面脫節,有可能跌至10美元/桶,然後市場上的多數基金經理才會承認油價跌過頭。
北京時間23:30將公布美國EIA原油庫存數據,前值為下降508.5萬桶;若庫存數據進一步減少,或對原油構成短線支撐。
文章来源于汇通网